
初秋的宝兴河,碧波荡漾华夏国际,两岸青山如黛。这条源自夹金山南麓、全长111.45公里的河流,近日成功入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第三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这一荣誉不仅是一条河流的“高光时刻”,更是雅安市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n近年来,雅安正以坚定步伐,在长江上游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让我们循着宝兴河的清澈流水,走进这座“熊猫故乡”,聆听青山绿水间传来的生态文明强音。
\n
蓝天白云下的雅安城区一隅。
\n守护碧水清流:一条河的生态蝶变
\n宝兴河,是青衣江的主源,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生态廊道。曾几何时,因矿产开发和农业面源污染,部分河段面临生态退化风险。但如今,这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成为四川省美丽河湖的典范。
\n蜕变的背后,是雅安市系统性、创新性的生态治理工程。例如宝兴县高位推动水污染防治,出台《河道疏浚全过程“闭环管理”实施办法》《矿石资源管理通知》等硬核制度,严控源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精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推行“343”处理模式,实现“日生产、日清理、日转运”,彻底告别“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旧貌。
\n
宝兴河入选四川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n碧水清流不止是宝兴河。在雅安雨城区高家坝候鸟科学观测与救助站,青头潜鸭、鸳鸯等正悠然戏水,这片区域已记录鸟类41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8种。
\n这群翩跹的精灵,正是雅安生态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雅安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始终坚持“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能落实”原则,探索出一条以特色立法护航绿水青山之路。
\n一条河的重生,映照出雅安全域治水的决心。十年来,雅安创制性地出台了9部实体性法规、1部程序性法规,并通过1项重大决定。这些立法实践既遵循生态文明建设普遍规律,又贴合本地生态保护需求,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n截至目前华夏国际,荥经河、天全河、宝兴河先后入选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雅安正以“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担当,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命脉。
\n熊猫家园的绿色蝶变:单一保护到多元共治
\n如果说宝兴河是雅安生态治理的“水之韵”,那么大熊猫国家公园则是其“山之魂”。
\n
大熊猫国家公园晨曦。夏云摄
\n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模式标本产地和世界大熊猫文化的发祥地,雅安以“六个第一”领跑全国:划入面积最大、市域占比最高、涵盖山系最全、国礼输出最多、野化放归最早、全链保护最完善,被誉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市”。
\n在这片总面积达20177平方公里的生态热土上,巡护员王伟每天穿梭于竹海深处,检查红外相机,期待与野生大熊猫不期而遇。“以前靠走、靠笔记录,一天最多走20公里;现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上线,无人机传数据,实时画面尽收眼底。”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宋心强指着屏幕上一只悠闲啃竹的大熊猫影像笑着说。
\n栖息地破碎化曾是大熊猫种群延续的最大威胁。为此,雅安重点推进拖乌山、泥巴山、二郎山三条生态廊道建设,为大熊猫搭建“迁徙高速公路”。在荥经县泥巴山廊道,补植本土阔叶树10万余株,改造栖息地7000余亩,红外相机已4次拍到“母带仔”画面,累计捕捉野生大熊猫影像超2000条。
\n
捕捉到的野生大熊猫影像。
\n更为振奋的是科研突破。石棉县栗子坪大熊猫放归前适应场内,480台红外相机与电子颈圈联动,实时追踪放归个体活动轨迹。2024年,科研人员通过粪便DNA分析,首次发现放归大熊猫“淘淘”与“华妍”求偶并成功繁殖后代,标志着人工繁育大熊猫真正融入野生种群。
\n目前,雅安片区已完成180座小水电、77宗矿业权退出任务,腾出生态空间近百万亩,恢复大熊猫生态廊道2条,消除地质隐患56处,修复矿山面积达1055公顷。
\n生态保护不能只靠政府“唱独角戏”。雅安创新探索“NPL”(国家公园+政府+本地居民)共建机制,在全省率先设立县级共建共管中心,成立67个村级委员会华夏国际,提供882个生态公益性岗位,让村民从“靠山吃山”转变为“护山富山”。
\n转化生态价值: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
\n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财富,更是发展资本。如何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雅安探索出一条多元融合的绿色发展路径。
\n在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曾经靠伐木挖煤为生的小山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熊猫民宿村”。65家民宿与农家乐串联起叠翠溪等三大景区,游客可在熊猫主题小院品茗观景,深入原始森林感受负氧离子洗礼。“国庆中秋假期全部满房,许多客人都是专程从成都、重庆等地前来看熊猫、吸氧气。”鸽子花民宿负责人周洪说。
\n
周坪熊猫民宿村 李宁摄
\n2024年,该镇旅游收入突破2.1亿元,村集体收入首次超过百万元,这正是共建共享机制成效的生动体现。“我们不再卖煤炭,而是卖风景、卖空气、卖体验。”村民周洪笑着说。
\n“熊猫民宿村”只是雅安“生态+”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目前,雅安已建成宝兴溯源、芦山守护、天全和谐、荥经探秘、石棉放归五大特色入口社区,培育“大熊猫+”特色产业体系,带动茶叶、中药材、冷水鱼养殖等绿色产业发展,年均接待游客超340万人次,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共进的新路。
\n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n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动力。雅安正以大数据、新材料、飞地经济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现代产业绿色生产力。
\n在雅安经开区,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算力规模达2242PFlops,吸引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行业巨头入驻,成为“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
\n
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雅安经开区党政办供图
\n更重要的是,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正在反哺传统产业。四川省开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名单,该公司主要利用石墨化炉烟气脱硫净化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使气体达到排放标准。雅安安山钢铁有限公司建立了数字工厂智慧运营一体化管控平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10.5%,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
\n
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正反哺传统产业。雅安经开区党政办供图
\n彰显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绿色故事”
\n生态文明不仅是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近年来,雅安不断将生态治理成果转化为文化传播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故事”。
\n2023年,第九届雅安大熊猫与自然电影周吸引了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1735部影片报名,观众在光影中感受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壮美。“大熊猫圆滚滚的,黑白配就像太极图,体现中国人推崇的阴阳和谐。”文化学者蒙曼在活动中动情地说。
\n
雅安城市风光。
\n在中法建交60周年暨大熊猫科学发现155周年国际青年溯源之旅中,法国记者车梦竹走进宝兴,被当地人与大熊猫和谐共处的画面深深打动。
\n在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上,百位全球茶人齐聚蒙顶山,发布《纪念〈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发表20周年共识》,共同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n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雅安的国际影响力,也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中华生态智慧走向世界舞台。
\n一江碧水润民心,万顷青山藏国宝。雅安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生态立市”的深刻内涵。在这片被大自然厚待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受益者和传播者。
\n文/程思瑜华夏国际
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